“裹藥”療法是一項古老而神奇的療法。裹藥源于民間、傳于民間、用于民間?!肮帯闭{病治病的原理基礎—“穴位溫熱導引”,此類方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,九五裹藥更是依據于此:
“裹藥”的根源期:
50萬年前原始社會,我們的祖先在烘烤食物和取暖使用火的過程中,可能偶爾不慎被火灼傷,結果卻發現原有疾病減輕或消除;或烤灼腹部,緩解了腹部的寒痛及脹滿等癥狀,故認識到灸熨可以用于治療,發現身體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適,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的病痛。我們的祖先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,認為人體的機能要和自然界的變化保持一致才能維持生命,這也是裹藥的雛形時期。
“裹藥”早期臨床應用期:
《扁鵲心書》云:“人于無病時常灸(灸;局部溫熱的意思)背,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余年壽矣”,用灸背預防疾病,延年益壽,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。
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“大風汗出、灸意喜穴”,說的就是用藥物溫熱穴位的保健方法。
唐朝初步發展期:
唐朝名醫孫思邈經常用艾葉溫湯洗浴足三里。他幼年多病,中年時常令“艾火遍身燒”,93歲仍“視聽不衰,神采甚茂”。孫思邈常將此種外治療法用于他人疑難雜病診治當中。因孫思邈有功于醫道,隋文帝、唐太宗、唐高宗曾多次召見他,并大贊外治法的神奇之處。
清代成熟期:
清宮醫案里記載:光緒34年,光緒皇帝經常腰痛無力,太醫院的御醫用蘄艾加以多種中草藥物粉碎揉搓后,將藥物再用綾絹包裹制成六寸寬的腰帶,給光緒皇帝系在腰間來治療腰胯疼痛,此類方法效果奇妙,用之疼痛即減,腰部活動輕松自如,以補湯藥之不及。光緒帝用后大贊“裹藥”腰帶奇效無比,之后,宮內御醫將此法廣泛用于多種病癥,并取得相應療效?!肮帯狈椒ㄔ诖藭r期已進成熟,各醫家廣泛應用并成為外治法中重要組成部分。
“裹藥”現代創新期
在西醫未傳入中國之前,我們的祖輩一直用這些古樸的方法治病救人,挽救了無數生命。但西醫的盛行,西式教育和不合理的醫療體制割斷了中醫的傳承。
聯系人:楊總
電話:13303525177
QQ:531064091
網址:www.leeslids.com
地 址: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廣德湖北路411號301室
Powered by 寧波民惠草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?2021-2021 浙ICP備19008928號-1